多年來,賓川縣消防救援大隊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應急救援工作有機結合,全面增強救援人員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切實擔負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始終奮戰在防風險、保平安的第一線,鑄就了一支刀山敢上、火海敢闖、召之即來、戰之必勝的“賓川消防鐵軍”,得到了各族群眾和黨委、政府的認可。2015年10月,大隊被命名為“大理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2020年10月被命名為“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2022年8月被命名為“賓川縣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齊心共鑄播撒民族團結之種。大隊黨委立足隊伍實際,把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認真貫徹黨的方略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全面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細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通過抓實每個工作點,以點帶線,以線構面,在隊伍內凝聚起自覺珍視、踐行和維護民族團結的強大合力。堅持黨建引領,大隊黨委把習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的指示精神作為黨委中心組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學內容,將民族理論教育作為新消防員入隊后必修課,積極邀請縣民宗局為消防救援人員進行民族宗教政策專題宣講、培訓,全面教育培養關懷各民族的消防救援人員、政府專職消防隊員、消防文員,牢固樹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播撒民族團結進步的種子。
用心守護鑄牢民族團結之根。大隊始終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強責任、防風險、除隱患、惠民生,緊緊盯住防火監督的各項重點工作,積極主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常態化全覆蓋對全縣10個鄉鎮90個村(社區)、412所中小學、5997家社會單位、29個依法登記宗教活動場所開展了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構建起“全民防控”體系。扎實推進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和場所微型消防站建設,提請政府建成市政消火栓232個,安裝獨立式火災感煙探測器1000余個,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墻”。成立了應急救援“輕騎兵”,9個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伍配備了消防車、消防器材、衛星電話,全縣消防應急通信和處置能力顯著提升。扎實推進“四名一文一傳”消防安全整治工作,全力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從源頭上構建起消防安全治理體系,為各族群眾創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真心真情守護民族團結。
全心服務滋養民族團結之葉。大隊在指揮中心接警臺和便民服務窗口配備了白漢“雙語”的消防員,確保了服務群眾溝通“零障礙”。精心拍攝制作了白族大本曲《消防知識記心間》,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宣傳消防安全知識,組建了一支消防特色志愿服務隊和雞足山僧侶消防志愿隊伍,以“消防送溫暖,安全到我家”為主題扎實開展消防知識進萬家活動,增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竭誠為民灌溉民族團結之花。大隊每年深入鄉村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查隱患、保平安”等活動,密切了與各族群眾的關系。常態化組織救援人員到福利院開展志愿者服務、“學習雷鋒”活動,積極組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連續三年幫扶資助賓川四中7名少數民族學生,與各族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情誼。2015年至2022年,大隊累計出動警力400余人(次)、出動車輛800余輛(次),為群眾送水1400余噸,及時幫助群眾解決了生產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大隊消防特色志愿服務隊共走訪鄉村、單位400余個,走訪群眾900余戶,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54件,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活動85次,牢固樹立了與群眾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赴湯蹈火共育民族團結之果。大隊將崗位練兵、消防安保和應急救援作為維護民族團結進步具體行動的主戰場,作為鞏固為民服務鮮明成效的練兵場,練就“賓川消防鐵軍”,2015年至2022年,共接處警1500余起,出動12600余人,先后處置各類火災670余起,搶險救授260余起,執勤安保170余起,社會救助400余起,搶救被困人員500余人,緊急疏散人員 7200余人,搶救各類財產損失2000余萬元,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賓川縣消防救援大隊始終視駐地為家鄉、視群眾為親人,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與賓川各族群眾手挽手、肩并肩、心連心,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今后的工作中,大隊將繼續發揚奉獻精神和為民情懷,以飽滿的狀態、擔當的責任,積極投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偉大實踐。
(作者:賓川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 杜高正)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