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 id="8hmux"><track id="8hmux"></track></th>
      <li id="8hmux"><acronym id="8hmux"></acronym></li>

      <del id="8hmux"><video id="8hmux"></video></del>
    2. <dd id="8hmux"></dd>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專題列表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乘文旅融合之東風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征文

        • 賓川縣人民政府
        • 發布時間:2022年11月01日
        • 來源:賓川統一戰線
        • 【字體: 大  中 
        • 【打印文本】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中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并強調,“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著力深化內涵、豐富載體、創新方法?!绷暯娇倳浀闹v話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賓川縣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中,始終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論述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州關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指導性意見相關文件精神,堅持黨的民族工作方針,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以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 ,結合賓川多元文化與熱區旅游融合發展,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乘文旅融合之東風,在文旅融合發展的舞臺上唱好民族團結進步曲,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助力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提質增效。

              一、豐富旅游文化內涵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將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緊密結合,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賦予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通過民族文化感悟,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凝聚人心。

              賓川縣以雞足山景區創建促進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認同,傳承保護創新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旅游成為游客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成為共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魅力景區”。充分挖掘景區旅游文化資源,樹造新基地。深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制作了反映徐霞客上雞足山的微電影《朝山,朝山》,全力打造全新的“徐霞客游線標志地”和“特殊紀念地”。認真組織開展了“5·19”中國旅游日文化系列活動,先后組織了“瓜果飄香靈山瑞·百家媒體看賓川”大型媒體、大理州作家協會等省內外主流媒體、網絡媒體、自媒體記者、作家先后到雞足山采風,大力宣傳雞足山蘊含的悠久歷史文化,提升雞足山的美譽度,使各族游客在對雞足山歷史文化的認知里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以文化認同促交往交流交融,增強民族團結的歷史厚度和文化根基。

              二、開展特色旅游文化活動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借力文化旅游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為文化旅游賦能增色,立足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求,旅游為民,打造新業態,全面提升民族文化品牌,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讓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賦予旅游業發展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賓川縣結合雞足山景區位于白族聚居的雞足山鎮,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景區依托當地深厚民俗文化、民俗客棧、特色餐飲,大力發展農家樂旅游,有力帶動了周邊村組的發展,寺前村被國家民委命名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沙址村民利用有利優勢,發展旅游服務行業,開建飯店153家、民宿酒店148家,全村849戶中有400余戶從事旅游服務行業。將當地農家樂納入雞足山景區旅游線路中,讓游客白天在景區游覽,晚上住宿在山腳白族農家客棧,以參加地方特色的篝火晚會,與當地群眾互動,開展民族文化娛樂活動、少數民族傳統節日、非遺進景區等文化活動,以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分享式的做法,讓游客切身感受當地人文氣息和民風民俗,深刻感悟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在旅行交往交流中加深了解、增進感情,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推進創建工作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創新旅游文化業態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隨著時代發展,旅游發展業態也需要不斷創新,要以當地群眾廣泛深入參與、游客深度融入體驗為切入點,打造旅游發展新業態。創新旅游文化業態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做:一是大力發展紅色旅游,促進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研學旅行、生態旅游等業態相融合,推動傳統節慶、特色醫藥康養、傳統體育、戶外運動等旅游業態創新發展,在旅游中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賓川喬甸鎮海稍新莊紅軍村、州城鎮紅軍長征過大理陳列館、州城鎮南薰橋、金牛鎮彩鳳村趙镕將軍故居幾個紅色旅游景點就是以旅游弘揚紅色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創新發展的紅色旅游文化新業態實例。賓川注重在紅色旅游景點中,打造“重走紅軍長征路”的紅色文化長廊,大力弘揚紅色文化。通過穿紅軍服、吃紅軍飯、重走長征路、唱紅歌、參觀紅軍長征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等紅色體驗系列活動,各族游客在紅色洗禮中,凝聚起了民族團結、勇敢斗爭的偉大民族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深地促進各族群眾的交融。二是提升旅游業科技化、智慧化、網絡化水平,鼓勵旅游企業“上線”“上云”,與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在線新經濟結合,積極發展線上演播、沉浸式體驗、交互體驗等新業態。通過文化IP的挖掘,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化體驗等科技手段,營造虛實結合的空間,讓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了解中華民族歷史、領悟中華文化、增進“五個認同”。賓川雞足山景區以“互聯網+”為各族游客傳播民族團結進步“好聲音”,通過“一部手機游云南”APP、小視頻、微信公眾號等新型媒體手段將各民族優秀文化元素和民族團結進步的好聲音、好圖片、好故事、好視頻嵌入到旅游網上服務的廣大領域,使旅游推介傳播成為宣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載體,擴大民族團結進步“好聲音”,傳播民族團結進步“正能量”。三是創新發展,培育新主體,全面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堅持把文旅融合作為統籌產業發展的聯動器,將發展文旅產業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度融合。依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實踐基地開展民族團結主題游,以旅游為介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賓川雞足山景區全力推進“體育+旅游”“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成功舉行了“中國大理雞足山自行車速降賽和爬坡賽”“重走霞客路·雞足靈山行”、“首屆雞足山越野跑”等賽事活動,雞足山景區先后獲得全國體育旅游精品景區、首屆云南文旅融合示范景區等榮譽稱號,不斷提升景區的知名度、美譽度。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社會發展節奏,文旅全面融合的時代機遇,旅游交往為各民族提供了文化交融的場所、增進認同的場域、交流合作的空間,推動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進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力量。

        (作者:賓川縣創建辦  胡雪梅)


        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色人av
        1. <th id="8hmux"><track id="8hmux"></track></th>
          <li id="8hmux"><acronym id="8hmux"></acronym></li>

          <del id="8hmux"><video id="8hmux"></video></del>
        2. <dd id="8hmu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