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 id="8hmux"><track id="8hmux"></track></th>
      <li id="8hmux"><acronym id="8hmux"></acronym></li>

      <del id="8hmux"><video id="8hmux"></video></del>
    2. <dd id="8hmux"></dd>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賓川 / 鄉鎮之窗

        州城鎮

        • 賓川縣人民政府
        • 發布時間:2023年01月02日
        • 來源:州城鎮
        • 【字體: 大  中 
        • 【打印文本】

        州城鎮位于賓川縣壩子東南部,往東距省城昆明360公里,往西距州府下關60公里,往北距縣城8公里,南與祥云縣接壤,西北與雞足山相望,是縣內喬甸鎮、賓居鎮通往縣城的必經之地。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昆明到攀枝花、到寧蒗的省道從州城穿過,如今大永高速、大攀高速、賓南高速、新楚大高速等均穿過州城,高效便利的高效交通網絡正在形成。截止2022年,全鎮轄州城、白莊、周官、前所、蹇街、龍邑、老趙、山崗8個村民委員會及華僑社區,64個自然村,189個村(居)民小組,居住著漢、白、彝、回、納西等10多個民族,總人口40589人,總耕地面積46727畝,全鎮國土面積200.6平方公里,鎮域規劃面積164平方公里。州城鎮平均海拔1430米,屬典型的金沙江南岸干熱河谷氣候,地處中亞熱帶冬干夏濕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熱量豐沛,年均光照2719小時,2007年以來年均降雨量432.9毫米,平均氣溫17.9℃,無霜期294天,三大山脈(筆架山、帽山、鐘英山)、四條河流(鐵城河、響水河、賓居河、鐘良溪)、四個水系(海稍水系、賓海大溝水系、賓居大王廟水系、大銀甸水系),構成了盆地、河谷。

        古鎮州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具有大文化優勢:一是深厚的歷史文化。南詔國時為越析詔,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朝廷就在州城設置賓川州,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賓川縣,1956年賓川縣城遷往牛井之前,州城一直是賓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199912月,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州城撤鄉建鎮。2001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州城鎮為云南省歷史文化名鎮?,F在,州城鎮仍然保存有文廟、武廟、南熏橋、鐘鼓樓等18處文物古跡。二是紅色文化。19364月,賀龍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長征途經賓川,在州城與守城頑敵發生激戰10小時,紅軍以傷亡136人的代價取得了攻克州城的勝利。此役共斃敵178人,傷129人,俘敵300余人,這是紅軍二、六軍團在云南境內最悲壯的攻堅戰,紅軍將士血染南薰橋頭。此外,紅軍還留下了大量的遺物、遺址、標語(周官村保存的打倒賣國的南京政府標語是云南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兩條標語之一)、烈士墓和許多革命故事。南薰橋及周官紅軍標語202012月被列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是優美的田園文化。州城天然溫室、熱區寶地,適宜多種作物和優質果蔬生長,是賓川特色經濟作物桔果、鮮食葡萄、黑腰棗、香葉、冬早蔬菜的主產區。四是僑鄉文化,201012月,成立于1956年的賓居華僑農場,按照體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會、經濟融入市場的三融入要求,成建制并入州城鎮,設立州城鎮華僑社區,有居民1223戶、2549人,其中歸僑僑眷1306人,與印尼、印度、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有著廣泛的聯系,為州城鎮加入了僑鄉文化。

        近年來,鎮黨委、鎮人民政府在省州縣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鎮各族干部群眾,充分發揮熱區、文化資源優勢,葡萄、柑桔、棗子、香葉、蔥蒜等冬早蔬菜五大主導農業形成區域化、規?;?、產業化的發展格局,通過文廟和武廟、南薰橋、鐘鼓樓、紅軍長征過大理陳列館的深度開發,集中打造紅色旅游環線。全鎮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

        責任編輯:州城鎮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色人av
        1. <th id="8hmux"><track id="8hmux"></track></th>
          <li id="8hmux"><acronym id="8hmux"></acronym></li>

          <del id="8hmux"><video id="8hmux"></video></del>
        2. <dd id="8hmux"></dd>